跳转至

近几年 SIGMOBILE 中的网络仿真/模拟器

最近看 MobiCom'26 官网, 里面提到 MobiCom 2026 will not have separate categories of challenge, experience, and verification papers. 感觉有点意思, 细想笔者还没系统整理过SIGMOBILE的论文类型, 因此便有了此文.

本文的重点是进行 SIGMOBILE 会议 Accepted Papers 的"文风"分类, 而非研究主题汇总.

我们将格外关注“主流路线”, 即: System Design & Implementation.

Outline for Different Types

论文类型 核心焦点 主要贡献 通常长度 标题前缀
System Design & Implementation 完整系统从问题到部署 算法 + 系统 + 实验结果 12-14页 (无)
Experience 真实世界中大规模部署的洞察 工程实践 + 经验教训 12-14页 "Experience:"
Measurement 真实系统的规律发现 大规模数据 + 洞察 12-14页 (无)
Verification 现有技术的系统评估 基准数据 + 开放工具 12-14页 标题通常含"Verification"或"Evaluation"
Challenge & Vision 领域内的开放研究问题 问题的深入分析 8-10页 (无)

类别1: System Design & Implementation

"构建并评估一个新的、真实可用的系统"

这是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强调从问题分析到完整系统实现的全流程

(1) 典型结构:

  • Introduction

    • 背景描述: 当前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 问题陈述: 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和挑战
    • 解决方案概述: 提出我们的"系统"或"核心idea"
    • 核心贡献列表: 实验效果好 + 总结主要贡献 (诸如: 对未来行业大有帮助 ...)
  • Background

    • 系统的背景知识介绍. 科普性质
  • Motivation & Problem Analysis

    • 证明: 做实验/案例, 体现现有方案的问题
    • 可行性分析: 说明为什么新方案可行(时延短、开销小、易于部署等)
  • System Design

    • Overview: 系统或组件的高层架构图
    • Workflow: Step 1 → Step 2 → ... → Step N
    • Detailed Design: 关键组件的详细设计,包括采用的算法、数据结构、协议等
    • Design Choices: 设计决策的权衡与理由
  • Implementation

    • 系统在真实硬件/平台上的具体实现
    • 技术栈 (GPU/CPU/编程语言...)
    • 上层应用实现: User Plane - 数据流处理
    • 控制层实现: Control Plane - 控制流和管理逻辑
  • Evaluation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性能指标和结果
    • "baseline + 对比对象" 上场送人头
    • 敏感性分析/参数研究
  • Discussion & Limitations

    • 工作的意义和贡献
    • 存在的局限和边界条件
  • Related Work

    • 现有技术和系统的详细分析
    • 与本工作的区分点
  • Conclusion

    • 问题背景
    • “系统”解决问题
    • 强调核心贡献, 画个饼

(2) 典型案例:

MobiCom'24《CloudRIC: 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 (O-RAN) Virtualization with Shared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类别2: Experience Papers

"对现实世界中的系统, 或用户行为, 进行大规模、深入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强调真实世界部署的技术洞察和经验教训,特别是难以被社区复制的大规模部署案例

这类文章关键特点:

  • 必须包含长期真实部署的数据支撑
  • 重点不在新算法或新技术本身, 而在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和优化
  • 必须展示规模效应和真实用户反馈
  • 论文标题需以"Experience:"作为前缀

(1) 典型结构:

  • Introduction

    • 背景: 真实应用场景和部署需求
    • 问题: 部署中遇到的实际挑战和痛点(与理论预期的差异)
    • 解决方案: 为应对这些实际问题的改进和优化
  • System Background / Deployment Context

    • 系统/应用的概述
    • 部署规模、地理范围、用户量等具体指标
  • Deployment Phases & Evolution

    • Phase 1: 可行性研究 (PoC Phase)
      • 小范围试点
      • 初步验证
    • Phase 2: 规模化部署 (Pilot Scale)
    • Phase 3: 全面运营 (Operational Scale)
    • 各阶段的迭代改进
  • Challenges & Solutions Discovered in Deployment

    • 实际挑战1: 理论模型与实际环境的差异
      • 应对方案: 具体的工程解决方案
    • 实际挑战2、挑战3...
      • 每个挑战配以具体的数据或案例说明
  • Large-Scale Evaluation & Testing

    • 实际部署中的性能数据 (真用户、真环境)
    • 对比分析 (部署前后对比、测试结果)
    • 业务价值体现 (用户满意度、成本节省等)
  • Lessons Learned

    • 从部署中获得的系统级别的经验和教训
    • 可复用的工程实践和最佳做法
  • Related Work & Positioning

    • 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定位
  • Conclusion

(2) 典型案例:

MobiCom'18《Experience: Implications of Roaming in Europe》

类别3: Measurement & Analysis

"侦察兵": 对某项"新技术", 进行深入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给出"结论/insights"

通过大规模、系统的测量研究揭示真实系统的特性和规律

特点很“测量”, 重点是在测量后, 得出 "Key Insight"

  • 数据的真实性和规模性最为关键
  • 强调in situ (原位) 测量,避免人为偏差
  • 提供可复现的方法和开放数据

(1) 典型结构:

  • Introduction

    • 背景: 想要理解的系统或现象
    • 问题: 现有知识的不足或矛盾
    • 研究目标: 通过测量, 想要"回答什么问题"
  • Measurement Methodology

    • 数据来源: 真实网络、自构测试台、商业部署等
    • 数据规模: 多少设备、多长时间、多广范围
    • 测量指标: 关键性能指标定义
    • 数据收集方法: 具体的技术手段
  • Findings & Analysis

    • 关键发现: 1 ~ N
    • 每个发现配以数据可视化和统计分析
    • 深层模式和规律揭示
    • 与常见假设的对比
  • Implications & Insights

    • 对设计的启示
    • 对政策或标准的建议
  • Related Work

  • Conclusion

(2) 典型案例:

IMC'10:《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Real-World 802.11 Mesh Networks》

类别4: Verification Papers

"向社区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新的数据集或一套基准测试工具"

着重对现有技术、标准或研究成果的评估、验证和基准化,提供开放工具或平台供社区使用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一眼验证”:

  • 重点是如实揭示现状, 不一定要提出新方案
  • 提供"可重复的方法和开放工具"
  • 为社区提供"基准化数据"和参考

(1) 典型结构:

  • Introduction

    • 背景: 某项技术或标准对应的应用, 前景很好
    • 问题: 现有的实现细节和性能声称缺乏深入验证
    • 研究目标: 系统地验证这些 claim
  • Related Work & Technology Background

    • 相关技术标准
    • 现有研究和评估工作的回顾
    • 研究空白
  •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 评估指标定义: 选择哪些指标进行测量
    • 测试环境设计: 基准环境、真实环境、多场景
    • 测量方法: 具体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 重复性设计: 保证结果可复现
  • Experimental Results & Findings

    • 不同环境下的测量结果
    • 与标准声称或研究数据的对比
    • 性能边界和影响因素分析
    • 意外发现和局限性探讨
  • Open Evaluation Platform / Tools

    • 提供开源工具、数据集或评估框架
    • 工具使用指南
    • 社区贡献潜力
  • Discussion & Insights

    • 验证: 结果对产业的启示
    • 建议: 技术改进方向
  • Related Work

  • Conclusion

(2) 典型案例:

MobiCom'18:《Verification: Accuracy Evaluation of WiFi Fine Time Measurements on an Open Platform》

类别5: Challenge & Vision

提出领域内的重要开放问题和研究挑战, 激发社区思考, 不一定需要完整解决方案

特点也很鲜明:

  • 强调问题的重要性! 而非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 旨在激发和指导后续研究,而不是给出最终答案
  • 通常字数较短,重点突出

(1) 典型结构:

  • Introduction

    • 背景: 该领域的重要性和现状
    • 核心挑战: 明确阐述1-3个关键的、难以解决的开放问题
    • 为什么这些是挑战: 技术、资源、跨学科等多个维度的困难
  • Detailed Problem Analysis

    • 对每个挑战的深入分析
    • 影响范围和重要性
    • 为什么现有方法不足以应对
  •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s

    • 可能的解决思路(不需要完全实现)
    • 跨越各思路的权衡与折衷
    • 需要的资源、基础设施或协作
  • Call to Action

    • 明确指出社区应该关注的方向
    • 可能的研究roadmap
  • Discussion & Perspectives

  • Conclusion

(2) 典型案例:

MobiCom'19:《Challenge: Unlicensed LPWANs Are Not Yet the Path to Ubiquitous Connectivity》

Case Study

MobiCom 2024

MobiCom 2022

MobiCom 2021

MobiCom 2019


MobiSys 2025

MobiSys 2024

MobiSys 2021

MobiSys 2020


论文 核心 推荐系数 亮点与评价 文风
CloudRIC 在多个DU之间, 共享"异构处理器池" 5 非常好! "加一层代理" + "pooling异构处理器设备" 这两个思想运用到位 类别1
DREW 低功耗蓝牙芯片 3 与主题无关, 没太看; "文风"不值得效仿 类别1 (非典型)
Nervion 基于k8s的可扩展"通用"RAN仿真系统 5 加代理, 形成云原生 RAN "通用"模拟器; 汇总了4大类目前的RAN Emu, 积累一下 类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