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WhynotTV Podcast #2 观后感

不知不觉已经快要来到下个阶段了, 距离上一次写《胡说》已经过了2个月。过去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客观来说也成长了很多,对于卫星网络、分布式计算有了更加“实操”的体验。但回头看,内心总感觉失去了些什么...

在这两个月里,我一共经历了三个“兴奋得难以入睡”的夜晚。时至今日,我依旧认为,过去的两个月里只有这三个夜晚才是真正的成长。

对于这三个“难忘的夜晚”,我原本计划在这篇blog里记录所知所感,直到前几天刷到一篇Podcast,顿感醍醐灌顶,觉天地之无穷。于是临时调转枪头,用这篇blog分享一下我对这个podcast的个人理解与收获。


说来也巧合,前几天在fit吃外卖,临时刷视频刷见这个采访,这个频道自己对于本次采访的评价是:

我非常非常非常享受和胡渊鸣做这三小时的谈话,三个半小时的素材,我在剪辑的过程中反复把素材过了很多遍,每一遍听都有新的收获,完全没有跳过任何片段,我很激动也很感谢渊鸣——我们录制出了这么精彩的一期内容!

以下是我和Meshy AI CEO胡渊鸣的对话,胡渊鸣小学就开始编写物理仿真程序和游戏,本科就读于清华姚班,后赴MIT攻读博士,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计算机图形学专家之一,博士期间独立全栈开发出开源并行计算框架「太极」,突破单GPU十亿粒子的仿真极限。2021年胡渊鸣博士毕业后创立太极图形,经历18个月商业化探索后转型推出生成式AI平台Meshy,现服务超400万用户,年营收增长超十倍。本次对话涵盖他对科技和世界本质的思考、博士期间的自我颠覆、创业生死转型,以及‘每三个月杀死过去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的进化哲学。这里是WhynotTV Podcast,现在请和我一起进入胡渊鸣的世界

坦诚来说,第一眼我是被 “清华姚班 + mitPhD” 的title吸引来的;本来以为也就是随便听个十来分钟,午饭结束就撤。但最后的结果是,我花了整整三天所有的零碎时间,非常仔细地讲这个访谈3h的内容完整地看完了,并受益良多。

因此在这里简单地整理一下我对这个采访的所学所感,希望可以与大家共勉。

具体的个人信息就不介绍了,这里首先整理一下 Yuanming Hu 大佬的social access。Yuanming 自己会在这些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很有意义的 学术见解、技术blog、业界研判,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共同学习,获取来自“L1 Cache”的信息。

  • 学术主页: https://yuanming.taichi.graphics/
  • Zhihu: https://www.zhihu.com/people/iterator
  •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90448800

这里是我认为非常精彩的几个表述,对我的 认知 起到了一定的重塑作用:

(1) 关于simulate的“宏大”理解: 也许我们这个世界是被一个更加高级的文明,闲着无聊,simulate出来的?因为你可以看见我们的世界,有一些痕迹 - “边界条件”,比如普朗克常数、绝对零点、光速... 就像我们人类用大量的H100在simulat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样... 宇宙大爆炸是什么 - “系统初始化” ...

(2) 为什么人类“不认为”自己在被 simulation: 就像我们在training ai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只是 transformer/整个容器中的一个数据点,当然是感觉不到我们本身就处于simulation的一环...

(3) 高级文明 simulate 人类 simulate robotics: 形成了一个simulation的cluster。当然我们是肯定感受不到这一切的存在与推演过程的,因为我们是“推演过程”的一小部分、一个微不足道的数据点。就像数据点本身也感受不到自己正在被 "transforming"...

(4) startup CEO time composition: 40% recruiting + 30% 思考未来 + 30% hands on 业务

(5) 人才的特质: recruiting跟着感觉走,看match不match,但是这类人普遍都有几点特质

  1. hungry: 还没证明自己 -> 特别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长+建业) -> 建立impact的饥渴感
    1. 底层是 "运气" (可以支撑高强度劳作的身体,本身就是一种“运气”)
  2. humble: good for "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好"
    1. 最可怕的是用扭曲的现实安慰自己
    2. humble + open => "growth mindset" (成长型思维)
  3. smart: 最好的 problem solver!!!
    1. 很容易犯的错误: "be smart about the solution, but not being smart about the stratgy"
    2. 错误: 花太多时间去想how,而没有想清楚why
  4. clarity: 表达清晰、说话听懂
    1. 很多时候聊天,当你发现“高段位”人聊天时发现听不懂,很大概率是他并没有表达清楚
    2. 表达不清楚, 往往是思维不够理性、头脑没有想清楚
    3. no clarity 通常可以体现 前面三个特点的“部分缺失”
    4. 不要dominate对话,“说不重要,听更重要”

(6) 重读PhD会做些什么

  1. 更早地参与到ai infra的一些existing的frontier
  2. 还是会以1年PhD为目标 -> 定高目标 -> "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求下而不得"
    • 判定是否合适: phd位置 究竟是不是 最适合自己“心流”的一种环境
    • 判定哪些是自己的目标: 学术产物?工业产品?...
  3. 会花更多时间和不同领域的人去交流、讨论,rather than 天天闷在寝室写代码
    • "闭门造车": 很难在 5年后 还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 同行交流 + 客户反馈

(7) 对 open-source 的看法

  • llama
  • taichi
  • ...

at first:

phd所有的论文结果, 一行cmd直接搞定

after some time:

社区⬆️⬆️, 但是商业化存在一些问题... ("技术壁垒就没了")

now:

在meshy商业化已经相对成功的今天, open-source的必要性

  • 招揽更好的人才
  • 找到更好的客户

变得更具有 “marketing” 的特色了

事实上 development 和 marketing 的资金等投入应该是近乎相同的,而非想当然的10:1这些...

open-source: 用 development 进行 marketing, even better!!!

  • 现实一点:
    • 需要想到一个很好的商业化方式,来与这个open-source进行互补
  • 理想一点:
    • open-source本身就是我的理想

TODO